你的位置:极速赛车计划app下载 > 新闻动态 > 【大观园】秋爽斋为啥不像闺阁,却像书房?

新闻动态

【大观园】秋爽斋为啥不像闺阁,却像书房?

2025-10-08 15:25    点击次数:84

大家好,我是小蚂哥。这期我们来聊大观园中的秋爽斋。

图片

秋爽斋是探春的居所。但遗憾的是,《红楼梦》原文对秋爽斋的室外空间几乎没有提及,只描写了其室内的陈设,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一些细枝末节去感受秋爽斋的空间意境。

图片

秋霜斋的含义

让我们先从名字入手。秋,无春的浓艳、夏的湿热,也无冬的萧瑟,而是一种疏朗、开阔、略带清冽的氛围;爽字直指其性情,两字就把探春爽利的性格勾勒出来了。

图片

不仅如此, 秋也暗藏了肃杀与短暂,暗合她虽有治家之才,却终难挽家族颓势,且远嫁海外,如秋叶离枝的结局。

图片

而“斋”,一般在园林中多用于读书静思的空间,比如书房、佛堂等,主打一个远离喧嚣的氛围,书中探春带着众姊妹在此起诗社,非常应景。

图片

第三十七回中,有一段这样的描述:

探春笑道:“我就是'秋爽居士’罢。”宝玉道:“居士,主人到底不恰,且又瘰赘。这里梧桐芭蕉尽有,或指梧桐芭蕉起个倒好。”探春笑道:“有了,我最喜芭蕉,就称'蕉下客’罢。”众人都道别致有趣。

借宝玉之口道出秋爽斋户外有芭蕉和梧桐,这也是全书唯一的关于秋爽斋园林要素的描写,那我们就细细的讲讲这两种植物和探春的关系吧。

梧桐&匾额

首先来说梧桐,在第十八回,元妃省亲时选择了 “桐剪秋风”作为秋爽斋的题额。

图片

在立秋前后,梧桐树叶开始落了,秋天就来了,这里的“剪” 字用得极妙,秋风掠过,梧桐叶随风摇曳、簌簌作响,仿佛被无形的秋风 “裁剪” 出疏朗的姿态。

图片

不过注意,这里说的梧桐是国本土的青桐,青铜树干端直、叶片宽大、少分枝,叶片宽大而洁净,树皮青润无垢,与其他树木相比更显清贵。

图片

古人以形观德,认为这种端正无杂的形态,与凤凰作为百鸟之王的尊贵身份相契合,所以有“凤栖梧桐”之说。也间接暗示了探春的不凡。

图片

梧桐也成为了古代文人的精神图腾,倪瓒流传有洗桐的轶事,后世洗桐成为了绘画中的经典题材,可见梧桐在文人心中的地位。

图片

芭蕉

再来聊聊芭蕉,大观园有多处都有芭蕉,但意境都各不相同,潇湘馆是雨打芭蕉的凄凉,怡红院是未展芭蕉的爱怜,秋爽斋是芭蕉题诗的风雅。

芭蕉叶片阔大、生长旺盛,常与 “生机”相关联,呼应探春筹建诗社、主动承担理家责任的活力。

图片

芭蕉叶也易受风雨触动,暗合探春虽外表刚强,实则对家族处境有清醒敏锐的感知。

在第七十四回,探春在抄检大观园中说:“可知这样大族人家,若从外头杀来,一时是杀不死的,这是古人曾说的'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’”。这样的大局观,很难想象是从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嘴里说出来的。

图片

而且探春自称“蕉下客”。

芭蕉叶阔大如伞,可遮阴避雨,树下便成了亲近自然、安放心绪的角落。这个“下”子很有趣,凤凰栖于梧桐 “上”,而她自处芭蕉 “下”,不居 “高” 位,暗避 “僭越” 之嫌。

图片

芭蕉虽茂盛,却多生于庭院角落,“蕉下客” 的 “下”,也暗合她在家族中 “非嫡长” 的边缘位置,她虽有才干,却终究是 “客” 居深宅的女性,难以真正主导命运。这种 “下” 的自谦,藏着她对现实处境的清醒认知。

大书案

聊完院中的植物,我们再来看看室内陈设,书中在第四十回有对于秋爽斋室内的大段描写,我把其分为几小段,一个个来拆解:

探春素喜阔朗,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。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,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,并数十方宝砚,各色笔筒,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。

满室文房气象,暗示她其实有治家之才。室内不曾隔断,说明探春为人坦荡,心胸宽广,格局远超一般闺秀。

图片

室内最醒目的陈设是 “花梨大理石大案”,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,笔墨纸砚一应俱全,小蚂哥当时读到这里都惊呆了,完全不是一个小姐的闺阁,更像是某个官吏的办公室。

图片

首先它有着超越闺阁的理性,古代闺阁女子的文房多是 “小而精”,而探春的案头是 “大而全”,这些笔墨不仅是书写的工具,也是文人修身、齐家、治国的工具。

图片

这大书案也是探春对 “庶出身份” 的反抗,书案上满是“名人法帖”“宝砚” 这类象征文化正统的物件,可见探春希望凭学识立足,以学问为自己正名。

可见这张大书案是她的工作台,结诗社时,众人在此拟题限韵;理家时,她在此查看账本、调度仆役。

图片

汝窑&白菊

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,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。

花囊其实就是香囊,这里的重点在汝窑,温润、素雅、内敛,很契合探春文人的性格,插的花也不是艳俗的花,而是白色纯净无杂的菊花,没有颜色说明出淤泥而不染,没有沾染贾府的腐朽之气。

图片

图片

《烟雨图》&楹联

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《烟雨图》,左右挂着一副对联,乃是颜鲁公墨迹,其词云:烟霞闲骨格,泉石野生涯。

这两句写室内中堂的书画,如果不说是探春的居所,这不就是一个脱俗文人室内的样子吗。

图片

米襄阳就是米芾,是写意山水画的顶峰,而米芾本人也是疏狂不羁,是典型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,米芾与其子米友仁创立了 “米氏云山” ,通过 “米点皴” 来表达烟雨朦胧的山水景色,营造出宁静、悠远、空灵的意境。

图片

图片

再来看看两侧的楹联,秋爽斋的楹联为 “烟霞闲骨格,泉石野生涯”。

图片

古代文人墨客喜欢隐居山林的情趣。“烟霞” 指山间云雾与朝霞暮霭,象征超脱世俗的清雅境界,“骨格” 代指人的精神气质,“闲” 并非 “懒散”,而是不被名利、闺阁规矩束缚的自在心境。

“泉石” 指清泉与山石,象征不受礼教约束的山野之趣,“野” 并非 “粗野”,而是摆脱封建家族束缚的自由生活。

这两句连起来可以这样理解:精神气质如烟霞般清逸,自带一种不被世俗琐事牵绊的闲适与旷达;而生活则是与泉石为伴的山野日子,而非困在深宅大院里的循规蹈矩。

图片

你看,这里就呼应了探春居所的阔朗不隔断的格局,这种反常,恰恰说明了探春在贾府并不是一个碌碌无为之辈。

我们接着往下看:

细节陈设

案上设着大鼎。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,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。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,旁边挂着小锤。…… 东边便设着卧榻,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。

这最后一段话中每一个物件都是探春的“性格切片”。

大鼎,是礼器,象征 “庄重、威严与格局”,突出探春骨子里的大气;官窑大盘乘着娇黄佛手,这是清供,自带雅洁之气;白玉磬配小锤,用清雅之声屏蔽世俗嘈杂。

图片

图片

最后的拔步床配葱绿纱帐,是探春室内唯一的亮色,有一种葱草一般向上的生机,这是独属于探春的生命力。

图片

晓翠堂

秋爽斋还有一处建筑晓翠堂很有趣,这里承担了大观园两次重要的活动,第一次是探春理家时邀请黛玉、宝钗等在此设小宴,实则是一场 “家事议事会”;第二次是刘姥姥二进大观园,贾母主办的大型宴会。

图片

两次宴请一 “私” 一 “公”,一 “务实” 一 “娱乐”,说明这里是大观园临时的 “权力中心”,恰如她管家的短暂,并且受制于家族,无法真正扭转乾坤。

图片

探春之谜

看到这,你感受到了吗,曹雪芹塑造探春和宝玉其实刚好相反。

宝玉不喜欢读书不管家族事物,探春却视家族兴衰为己任,主动协理荣国府,宝玉的女性化是对 “女性价值” 的认同,探春的男性化是对 “自我价值” 的争取。在他们俩身上是有一层人性觉醒的思想的。

图片

另外还有一个点很有趣,大观园对于大多空间都有园林景致的描写,黛玉的潇湘馆 “有千百竿翠竹遮映”;宝玉的怡红院 “绕着碧桃花,穿过竹篱花障”,而到了秋爽斋,室外的景色的却几乎没提一字。全是室内陈设,而且是文人笔墨纸砚的陈设,像一个当官之人的办公室,这是为啥呢?

图片

恰是因为她的志向不在儿女情长,而是经世致用,探春身上有很浓厚的儒家治国齐家的理想在,所以她的注意力始终在 “做事” 而非 “赏景”,在 “解决问题” 而非 “寄情自然”。探春身上的 “儒家进取性” 非常鲜明。

图片

而园林对于她来说恰是“无用”之物,她曾直言 “我但凡是个男人,可以出得去,我必早走了,立一番事业”,所以她根本不在于园林长什么样,最讽刺的事,这刚好衬托了贾家男人们的堕落无能。

在第五回,探春的判词是:才自清明志自高,生于末世运偏消。清明涕送江边望,千里东风一梦遥。

非常直接点出了她远嫁的结局。看似躲过了贾府的败落,但其个人理想也彻底落空了,她最终也没能实现重振家族的理想,她的 “才干” 最终只能用于 “相夫教子、打理夫家内宅”,可以说是悲凉的体面了。

图片

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秋爽斋,它就像是在腐烂的贾府中的一直荷花,雅而不腐、贵而不俗, 它不像潇湘馆是黛玉的 “诗意栖居地”,也不像怡红院是宝玉的 “避世温柔乡”,反倒更像一处 “士人治事的精神书房”。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